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

【書籍導讀】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-CH06


先分享兩段話,從智力結構的觀點,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爾福特,區分了發散性的思考與聚斂性思考。聚斂性思考必須要結合正確答案,發散思考是一種問題解決的歷程,引導個體產生許多不同的答案。
英國登堡行銷公司總裁尼格.登堡說:「我們公司使用心智圖法來改善財務規劃以及各種層面的管理。例如,在腦力激盪階段,心智圖法是一項非常好用的工具,它可以把一些創意想法以符合邏輯順序的方式記錄下來。」



引用這兩段話,常常覺得,創意有種必誤解的感覺。談到創意,就會想到天馬行空,許多的不可能,然而,創意的目的是必需要收斂的,於過程是必需發散。如此一來,才能將最好的點子,付諸於實現。或許,這就是創意力與創造力的不同,實現想法是重點,否則只是發想,創造力又有何難度呢?

如何利用心智圖法來進行呢?將這樣的一個程,試著用文字描述下來。人是一個放射性的思考方式,經由搭配圖像思考為起點,就可以讓人融入情境中,開始有一些想法,由概念的想法,一直開始發想至比較精確的想法中,流暢力就會不知不覺的顯現出來。

當一個想法想到極致時,透過關聯,就容易由一個小想法轉至另一個大的概念性想法中,從一個點轉到另一個點,是否就展現出變通力。

於來回不斷的思考的過程中,發現一想尚未完成的,有一些遺漏的地方,敏覺力就應孕而生。於每個一細節時,想法就越來越精準,充份發揮我們左腦思考力,於細節上進行精進,所謂魔鬼就藏在細節中。

當所有的想法,看似已被想至盡頭時,思路一轉,利用右腦直覺產綜合性且具有獨創性的想法,將左右腦的功能發揮極致,就是一個最好的創意思考。



創意,是誰的需求?設計師,創意家?還是…,年代的改變,知識不再是重點,而是創意思考,姚老說,創意不是一個產業,而是一個人人都需要。

於知識的的年代中,知識工作者為什麼要有創造力?組織中的大多數人都在習慣中養成惰性,逐漸失去市場敏銳度與創新冒險性。可是科技革命以及市場疆界的改變,使所有的企業均面對轉型的考驗,在變與不變之間,不得不宿命的選擇「改變」。 

只是「改變」需要的不是「創意」而是「創造力」,也就是「創新」、「改造」以及「執行」的能力。 創新需要掌握市場需求,改造需要技術上精益求精,執行則是有效的管理機制,因此組織轉型,除了「創意」,更重要的是「專注」和「專業」。

引用王文華的文章,六大心法 讓創意有價值。其六個方法分別為:

拿出你的觀察力,打破一切刻板印象。別老是點頭,常常問「why not?」

目標對象的心理需求,更是行銷人不可疏忽的重點。王文華指出,以女性跪坐姿態作造型的枕頭,滿足了沒有女朋友、卻想「睡臥美人膝」的宅男心理需求;擺放在車上的壯男充氣娃娃,則是為滿足單身女性獨自開車時的安全需求所設計。

行銷人培養創意的第二個方法是「擺脫成見」。這指的是打破一切刻板印象,常常問「why not?」但不可為反對而反對,因為創意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價值,因此,反問時還必須考量「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?」王文華強調:「有無價值與有無創意,是兩回事。」

「離開熟悉的環境」,是增加創意的第三種方法。王文華以幾米的作品「向左走、向右走」為例,說明男女主角正是困在「舒適圈」的典型代表,他們因各自習慣向左走及向右走,不只一再錯過彼此,也成了習慣的奴隸。

提高行銷創意的方法是「誇張」。王文華認為,誇張可放大創意的力量,有些誇張的行銷事件,甚至有機會上報紙頭版頭條,成為話題,為客戶創造公關價值。

王文華當場給奧美員工一道「誇張練習題」,要他們思考如何呈現「洗髮精」的「光滑而柔順」效果。不小心踩到掉在地上的頭髮,立刻滑倒;男生靠向女友滑溜的長髮,一靠上去就重心不穩、傾向一邊;學員們紛紛提出各種誇張的表現手法。

「聯想」是增加創意的第五個方法,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。王文華建議,這可以從觀察外型或內涵,隨意地無限連結做起。例如,有家公司為了吸引小朋友,設計出兩個類似大耳朵的杯子把手,讓小朋友聯想到米老鼠;把撲滿設計成時鐘的造型,正是「時間就是金錢」的最佳聯想。

「比喻」,是增加行銷創意的第六個手法。王文華說,這指的是把產品和一個大家熟悉的東西或概念連結,並找出共同意義或功能,換句話說,「如果無法把A講得很清楚,就把A與B拿來比」。


學習必需要目的,才會找到方向。創意思考也是一樣,不斷演練,相信,有一天一定會有成果的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